书目信息

书名: 马克思思想中的个人与共同体 
作者: 张梅 张立成
出版信息: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02
开本页数: 24cm  13, 206页
丛书名:
单 册:
中图分类: A81
科图分类:
主题词: 马克思主义--ma ke si zhu yi--研究
电子资源:
ISBN: 978-7-5201-7823-5
000 01997nam0 2200289 450
001 2179464319
005 20210618220523.87
010    @a978-7-5201-7823-5@b/@dCNY 98.00
100    @a20210222d2021 em y0chiy50 ea
101 @achi
102    @aCN@b110000
105    @ay a 000yy
200 @a马克思思想中的个人与共同体@Ama ke si si xiang zhong de ge ren yu gong tong ti@d= The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in Karl Marx's thought@f张梅, 张立成著@zeng
210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21.02
215    @a13, 206页@d24cm
300    @a济南大学出版基金资助 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出版基金资助
314    @a张梅, 哲学博士, 济南大学副教授。张立成, 哲学博士, 济南大学副教授。
320    @a有书目 (第203-206页)
330    @a马克思认为, 作为社会性存在物, 个人自由只有在共同体里才可能成为现实, 因为只有在共同体中, 个人才能创造出类的普遍性, 并通过这一普遍性进行自我确证。马克思所以拒斥自由主义, 不仅因为自由主义主张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它无法为个人提供共同体归属感, 而且因为自由主义所主张的政治正义事实上成为社会贫富分化和特权阶级权利优先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反对权利优先论, 主张权利应立基于共同体的普遍善之上。马克思看到了片面强调个人自由存在的道德问题, 但不认为仅靠道德力量就能解决问题。马克思关于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既重个人也重团体, 而更加强调共同体的公共价值观对个人自由的重要作用。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与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重群体求大同的观念高度契合, 对我们来说不仅具有文化上的亲切感, 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为解决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可供解决的方法与路径。在现实社会生活中, 公共精神的培育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可以起到舆论引导和价值定位的作用, 这种建基于法律框架下的公共性可以凝聚公民对国家共同体的忠诚度, 从而避免个人与社会的分裂, 使社会生活充满活力。
333    @a马克思主义研究者
510 @a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in Karl Marx's thought@zeng
606 @a马克思主义@Ama ke si zhu yi@x研究
690    @aA81@v5
701  0 @a张梅@Azhang mei@4著
701  0 @a张立成@Azhang li cheng@4著
801  0 @aCN@bHNYZ@c20210222
905    @aZUCC@dA81@e53
    
    马克思思想中的个人与共同体= The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in Karl Marx's thought/张梅, 张立成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02
    13, 206页;24cm
    济南大学出版基金资助 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出版基金资助.-使用对象:马克思主义研究者
    
    ISBN 978-7-5201-7823-5(/):CNY 98.00
    马克思认为, 作为社会性存在物, 个人自由只有在共同体里才可能成为现实, 因为只有在共同体中, 个人才能创造出类的普遍性, 并通过这一普遍性进行自我确证。马克思所以拒斥自由主义, 不仅因为自由主义主张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它无法为个人提供共同体归属感, 而且因为自由主义所主张的政治正义事实上成为社会贫富分化和特权阶级权利优先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反对权利优先论, 主张权利应立基于共同体的普遍善之上。马克思看到了片面强调个人自由存在的道德问题, 但不认为仅靠道德力量就能解决问题。马克思关于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既重个人也重团体, 而更加强调共同体的公共价值观对个人自由的重要作用。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与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重群体求大同的观念高度契合, 对我们来说不仅具有文化上的亲切感, 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为解决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可供解决的方法与路径。在现实社会生活中, 公共精神的培育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可以起到舆论引导和价值定位的作用, 这种建基于法律框架下的公共性可以凝聚公民对国家共同体的忠诚度, 从而避免个人与社会的分裂, 使社会生活充满活力。
相关链接 在五车中查询图书 在当当中查询图书 在豆瓣中查询图书


正题名:马克思思想中的个人与共同体     索取号:A81/53         预约/预借

序号 登录号 条形码 馆藏地/架位号 状态 备注
1 774585   202774585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A81/53] 在馆     架位导航
2 774586   202774586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A81/53] 在馆     架位导航
3 774587   202774587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A81/53] 在馆     架位导航
4 774588   202774588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A81/53] 在馆     架位导航
5 774589   202774589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A81/53] 在馆     架位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