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研究读本
|
|
作者:
|
杨学功,
,
杨学功
编著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12
|
开本页数:
|
24cm 
438页
|
丛书名:
|
中央编译局文库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A811.21
,
A811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117-3481-5
|
000
|
01830nam 2200325 450
|
001
|
179121
|
005
|
20211228091534.71
|
010
|
|
@a978-7-5117-3481-5@dCNY 101.00
|
100
|
|
@a20201229d2017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y a 001yy
|
200
|
1
|
@a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研究读本@Ama ke si 《 hei ge er fa zhe xue pi pan 》 yan jiu du ben@f杨学功著@FYang Xue Gong Zhu
|
210
|
|
@a北京@c中央编译出版社@d2017.12
|
215
|
|
@a438页@d24cm
|
225
|
2
|
@a中央编译局文库@Azhong yang bian yi ju wen ku
|
225
|
2
|
@a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Ama ke si zhu yi jing dian zhu zuo yan jiu du ben@h第三批
|
300
|
|
@a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314
|
|
@a杨学功, 男, 1963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哲学博士。从事马克思哲学原生形态、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理论研究。主要著作有《传统本体论哲学批判》《超越哲学同质性神话》《在范式转换的途中》等 ; 合著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全球化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演变》等 ; 译著有洛克莫尔《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艾伦·伍德《马克思思想导论》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
320
|
|
@a有书目和索引
|
330
|
|
@a本书具体说明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写作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对版本流传作了考证 ; 在概述国内外研究状况的基础上, 依据其逻辑结构, 全面梳理和概述了文本的主要内容, 阐发其当代意义 ; 围绕学术研究中存在争论的两个问题, 即《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市民社会”概念及其当代效应, 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与立场。
|
410
|
0
|
@12001 @a中央编译局文库
|
410
|
0
|
@12001 @a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h第三批
|
605
|
|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Ahei ge er fa zhe xue pi pan@x马克思著作研究
|
690
|
|
@aA811.21@v5
|
690
|
|
@aA811@v4
|
701
|
0
|
@a杨学功,@Ayang xue gong@f1963-@4编著
|
701
|
0
|
@a杨学功@AYang Xue Gong@4著
|
801
|
0
|
@aCN@bHNYZ@c20201229
|
905
|
|
@aZUCC@dA811@e101
|
|
|
|
|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研究读本/杨学功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12 |
438页;24cm.-(中央编译局文库).-(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第三批) |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
ISBN 978-7-5117-3481-5:CNY 101.00 |
本书具体说明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写作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对版本流传作了考证 ; 在概述国内外研究状况的基础上, 依据其逻辑结构, 全面梳理和概述了文本的主要内容, 阐发其当代意义 ; 围绕学术研究中存在争论的两个问题, 即《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市民社会”概念及其当代效应, 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与立场。 |
● |
正题名: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研究读本
索取号:A811/101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777639
|
202777639
|
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料室/
[索取号:A811/101]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