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011nam 2200253 450
|
001
|
CAL 010020140071
|
010
|
|
@a978-7-5387-2629-9@b/@dCNY 16.00@z7-5387-2629-2
|
100
|
|
@a20090603d2009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220000
|
105
|
|
@ay z 000yy
|
200
|
1
|
@a通史新义@Atong shi xin yi@a历史研究法@Ali shi yan jiu fa@f何炳松著
|
210
|
|
@a长春@c时代文艺出版社@d2009.07
|
215
|
|
@a221页@d23cm
|
225
|
2
|
@a老北大讲义@Alao bei da jiang yi@h第二辑
|
330
|
|
@a本书中“所述之原理十九采自法国名史赛诺波所著《应用于社会科学上之历史研究法》一书”, 但何炳松注重把西方“新史学”的阐释学方法与中国传统史学的义理方法相结合, 建立了新的史学理论体系, 对中国现代新史学的建设有着重大贡献。
|
410
|
0
|
@12001 @a老北大讲义
|
423
|
0
|
@12001 @a历史研究法@1701 0@a何炳松,@f1890-1946
|
606
|
0
|
@a史学@Ashi xue@x研究方法
|
606
|
0
|
@a历史@Ali shi@x研究方法
|
690
|
|
@aK061@v4
|
701
|
0
|
@a何炳松,@Ahe bing song@f1890-1946@4著
|
801
|
0
|
@aCN@bHNYZ@c20090603
|
905
|
|
@a10447@dK061@e1
|
|
|
|
|
通史新义;历史研究法/何炳松著.-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07 |
221页;23cm.-(老北大讲义.第二辑) |
|
|
ISBN 978-7-5387-2629-9(/):CNY 16.00 |
本书中“所述之原理十九采自法国名史赛诺波所著《应用于社会科学上之历史研究法》一书”, 但何炳松注重把西方“新史学”的阐释学方法与中国传统史学的义理方法相结合, 建立了新的史学理论体系, 对中国现代新史学的建设有着重大贡献。 |
● |
正题名:通史新义
索取号:K061/1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252510
|
202258835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K061/1]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252511
|
202258836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K061/1]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252512
|
202258837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K061/1]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