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665nam 2200289 450
|
001
|
2048702406
|
005
|
20201128133221.09
|
010
|
|
@a978-7-5201-4623-4@dCNY 119.00
|
100
|
|
@a20190605d2019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k a 000yy
|
200
|
1
|
@a汉语单音词的语素化研究@Ahan yu dan yin ci de yu su hua yan jiu@d= A study on the morphologization of Chinese monosyllables@f陈练军著@zeng
|
210
|
|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19.05
|
215
|
|
@a363页@d24cm
|
225
|
2
|
@a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博士文库@Afu jian sheng she hui ke xue gui hua xiang mu bo shi wen ku@h2016年
|
314
|
|
@a陈练军, 现为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
320
|
|
@a有书目 (第325-358页)
|
330
|
|
@a本书主要探讨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如何演变为现代汉语中黏着性的构词语素, 如壁、奋等的历时变化。本书基于个案的研究, 从构式理论的视角阐释了古汉语单音词语素化在词法、句法、语义方面的倾向性特点, 还讨论了单音词的词汇更替及其语素化等问题。汉语的语素是一种构式, 为语音、句法和语义的结合体 ; 汉语单音词的语素化是构式化现象, 因为由词变为语素, 构式的层级发生了变化, 出现了新的形—义匹配体。单音词语素化的实质是特定语言单位在不同历史时期形义关系的重新配置, 语素化及部分图式性固定结构 (如四字格) 的形成属于构式化。单音词的语素化是多种同义表达形式之间历时竞争的结果, 是汉语演变中无意图的附带现象, 不是语言使用者有意为之的结果。
|
410
|
0
|
@12001 @a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博士文库@h2016年
|
510
|
1
|
@aStudy on the morphologization of Chinese monosyllables@zeng
|
606
|
0
|
@a汉语@Ahan yu@x单音词@x研究
|
690
|
|
@aH13@v5
|
701
|
0
|
@a陈练军,@Achen lian jun@f1975-@4著
|
801
|
0
|
@aCN@bHNYZ@c20201128
|
905
|
|
@aZUCC@dH13@e140
|
962
|
|
@a6731092
|
|
|
|
|
汉语单音词的语素化研究= A study on the morphologization of Chinese monosyllables/陈练军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05 |
363页;24cm.-(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博士文库.2016年) |
|
|
ISBN 978-7-5201-4623-4:CNY 119.00 |
本书主要探讨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如何演变为现代汉语中黏着性的构词语素, 如壁、奋等的历时变化。本书基于个案的研究, 从构式理论的视角阐释了古汉语单音词语素化在词法、句法、语义方面的倾向性特点, 还讨论了单音词的词汇更替及其语素化等问题。汉语的语素是一种构式, 为语音、句法和语义的结合体 ; 汉语单音词的语素化是构式化现象, 因为由词变为语素, 构式的层级发生了变化, 出现了新的形—义匹配体。单音词语素化的实质是特定语言单位在不同历史时期形义关系的重新配置, 语素化及部分图式性固定结构 (如四字格) 的形成属于构式化。单音词的语素化是多种同义表达形式之间历时竞争的结果, 是汉语演变中无意图的附带现象, 不是语言使用者有意为之的结果。 |
● |
正题名:汉语单音词的语素化研究
索取号:H13/140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684742
|
202684742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H13/140]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684743
|
202684743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H13/140]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684744
|
202684744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H13/140]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