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622oam2 2200313 450
|
001
|
1035044652
|
005
|
20100414095335.26
|
010
|
|
@a978-7-108-03062-7@b/@dCNY39.80
|
100
|
|
@a20090414d2009 em y0chiy011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ak z 000yy
|
200
|
1
|
@a追忆康有为@Azhui yi kang you wei@f夏晓虹编
|
205
|
|
@a增订本
|
210
|
|
@a北京@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d2009.04
|
215
|
|
@a420页@c图表@d24cm
|
225
|
2
|
@a学者追忆丛书
|
330
|
|
@a康有为大约可算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名气又最有争议的人物了。梁启超恭维他的精神事业为“社会原动力之所自始”,可当时亦有“国家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的联语盛传一时。康有为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也充斥矛盾之处:先生日美戒杀,而日食肉;亦称一夫一妻之公,而以无子立妾;日言男女平等,而家人未行独立;日言人类平等,而好役婢仆;极好西学西器,而礼俗、器物、语言、仪文,皆坚守中国;极美民主政体,而专行君主;注意世界大同,而专事中国。本书所选之文,不避亲疏远近,以求保存史料。分为五辑:第一辑由康有为诸弟子撰写,第二辑以传记、墓碑文、祭文、笔记为主;第三辑记述康有为早年讲学活动,第四辑以戊戌变法为主体;第五辑乃是对康有为晚年讲学、出游与日常生活的追忆。作者有梁启超、张伯桢、康同璧、吴敬轩、梁启勋、廖中翼、刘海粟、赵炳麟、陈少白、李云光等。通过集合各种人物眼中的康有为形象,期以接近真人。
|
333
|
|
@a读者对象:本书适用于普通大众。
|
461
|
0
|
@12001 @a学者追忆丛书
|
600
|
0
|
@a康有为@f(1858~1927)@j纪念文集
|
606
|
0
|
@a近代哲学@x中国
|
606
|
0
|
@a个人-道德修养
|
690
|
|
@aB258.1@v4
|
701
|
0
|
@a夏晓虹@Axia xiao hong@4编
|
801
|
|
@aCN@bHNYZ@c20100414
|
905
|
|
@a10447@dB258.1@e2@f3
|
956
|
|
@b101053784
|
960
|
|
@e0
|
|
|
|
|
追忆康有为/夏晓虹编.-增订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04 |
420页:图表;24cm.-(学者追忆丛书) |
使用对象:读者对象:本书适用于普通大众。 |
|
ISBN 978-7-108-03062-7(/):CNY39.80 |
康有为大约可算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名气又最有争议的人物了。梁启超恭维他的精神事业为“社会原动力之所自始”,可当时亦有“国家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的联语盛传一时。康有为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也充斥矛盾之处:先生日美戒杀,而日食肉;亦称一夫一妻之公,而以无子立妾;日言男女平等,而家人未行独立;日言人类平等,而好役婢仆;极好西学西器,而礼俗、器物、语言、仪文,皆坚守中国;极美民主政体,而专行君主;注意世界大同,而专事中国。本书所选之文,不避亲疏远近,以求保存史料。分为五辑:第一辑由康有为诸弟子撰写,第二辑以传记、墓碑文、祭文、笔记为主;第三辑记述康有为早年讲学活动,第四辑以戊戌变法为主体;第五辑乃是对康有为晚年讲学、出游与日常生活的追忆。作者有梁启超、张伯桢、康同璧、吴敬轩、梁启勋、廖中翼、刘海粟、赵炳麟、陈少白、李云光等。通过集合各种人物眼中的康有为形象,期以接近真人。 |
● |
正题名:追忆康有为
索取号:B258.1/2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259701
|
202266034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B258.1/2]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259702
|
202266035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B258.1/2]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259703
|
202266036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B258.1/2]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