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近代知识阶级新论
|
|
作者:
|
郑师渠
著
|
出版信息: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12
|
开本页数:
|
24cm 
489页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D693.71
,
D693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01-020046-0
|
000
|
01466nam0 2200277 450
|
001
|
2048303022
|
005
|
20201212132526.77
|
010
|
|
@a978-7-01-020046-0@dCNY 126.00
|
100
|
|
@a20181210d2018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y z 000yy
|
200
|
1
|
@a近代知识阶级新论@f郑师渠著
|
210
|
|
@a北京@c人民出版社@d2018.12
|
215
|
|
@a489页@d24cm
|
330
|
|
@a本书的研究聚焦于20世纪20-30年代的知识阶层。作者坚持唯物史观指导,从五四前后中西方社会文化思潮变动与国民大革命兴起及其相互交感的大视野出发,系统考察了新生的近代知识阶级的整体自觉,并经由五卅、三一八运动迅速走向社会政治中心,发挥自己重要作用,乃至浸成了以中国社会精神领袖自居,充当“一切政治运动社会运动的指导者”的理想与抱负之心路历程。缘此展开的过程,广泛涉及了诸如外国名哲来华讲学与中国思想界的变动,反省现代性的不同视角、中共建立“思想联合战线”与思想界关于“好人政府主义”与“科玄之争”两场著名的论战以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南京民国政府建立初期的政治心态,等等的问题。作者以为,知识阶级上述并非科学的自我体认,既反映它具有崇高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也彰显了它缘于阶级属性的个性与浪漫主义的情怀。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在近代史上得失毁誉和最终归宿的历史命运。书稿的部分内容还涉及学术与时代的评论与随想等。
|
333
|
|
@a知识分子研究者
|
690
|
|
@aD693.71@v5
|
690
|
|
@aD693@v4
|
701
|
0
|
@a郑师渠@4著
|
801
|
0
|
@aCN@bHNYZ@c20201212
|
901
|
|
@a人民出版社
|
902
|
|
@aRt859-3313
|
905
|
|
@aZUCC@dD693@e54
|
962
|
|
@a6595964
|
997
|
|
@a可供
|
|
|
|
|
近代知识阶级新论/郑师渠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2 |
489页;24cm |
使用对象:知识分子研究者 |
|
ISBN 978-7-01-020046-0:CNY 126.00 |
本书的研究聚焦于20世纪20-30年代的知识阶层。作者坚持唯物史观指导,从五四前后中西方社会文化思潮变动与国民大革命兴起及其相互交感的大视野出发,系统考察了新生的近代知识阶级的整体自觉,并经由五卅、三一八运动迅速走向社会政治中心,发挥自己重要作用,乃至浸成了以中国社会精神领袖自居,充当“一切政治运动社会运动的指导者”的理想与抱负之心路历程。缘此展开的过程,广泛涉及了诸如外国名哲来华讲学与中国思想界的变动,反省现代性的不同视角、中共建立“思想联合战线”与思想界关于“好人政府主义”与“科玄之争”两场著名的论战以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南京民国政府建立初期的政治心态,等等的问题。作者以为,知识阶级上述并非科学的自我体认,既反映它具有崇高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也彰显了它缘于阶级属性的个性与浪漫主义的情怀。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在近代史上得失毁誉和最终归宿的历史命运。书稿的部分内容还涉及学术与时代的评论与随想等。 |
● |
正题名:近代知识阶级新论
索取号:D693/54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719076
|
202719076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D693/54]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719077
|
202719077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D693/54]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719078
|
202719078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D693/54]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