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先秦气论思想新探
|
|
作者:
|
王小虎
著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12
|
开本页数:
|
24cm 
325页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B220.5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先秦哲学--研究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203-5810-1
|
000
|
01341nam0 2200217 450
|
001
|
2063416209
|
005
|
20201123173756.90
|
010
|
|
@a978-7-5203-5810-1@dCNY 118.00
|
100
|
|
@a20200530d2019 em y0chiy011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f z 000zy
|
200
|
1
|
@a先秦气论思想新探@9Xian Qin Qi Lun Si Xiang Xin Tan @f王小虎著
|
210
|
|
@a北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2019.12
|
215
|
|
@a325页@d24cm
|
330
|
|
@a本书以先秦气论思想之整体为研究对象,在“回到中国哲学自身”之学术口号下,借助于出土文献等相关材料,得出气论思想是先秦诸子讨论宇宙问题(即天道问题)的基础理论的结论,更是天道所以能沟通人事(社会和人生问题)的中介,并主张气论思维模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本思维模式,既是儒道的共同理论基础,又是儒道内在超越进路得以实现的理论保障,对后世哲学产生极其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作为天人关系问题的基础和核心,对中国哲学及其历史学科之主体性和民族性、现代性之挺立,更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要之,“回到中国哲学自身”的先秦气论思想,既不是被限制在只关乎物质实存性的宇宙论论域,也不是被定义为与“仁学”相对立的另一主线思维,而是贯穿宇宙论和人生论两方面的整体联系性思维,即呈现为“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路,主要被中国古代先哲用来描述和解释世界总体及人生的意义、价值。
|
606
|
0
|
@a先秦哲学@x研究
|
690
|
0
|
@aB220.5@v5
|
701
|
0
|
@a王小虎@9Wang Xiao Hu @4著
|
801
|
0
|
@aCN@bHNYZ@c20201123
|
905
|
|
@aZUCC@dB220.5@e16
|
|
|
|
|
先秦气论思想新探/王小虎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12 |
325页;24cm |
|
|
ISBN 978-7-5203-5810-1:CNY 118.00 |
本书以先秦气论思想之整体为研究对象,在“回到中国哲学自身”之学术口号下,借助于出土文献等相关材料,得出气论思想是先秦诸子讨论宇宙问题(即天道问题)的基础理论的结论,更是天道所以能沟通人事(社会和人生问题)的中介,并主张气论思维模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本思维模式,既是儒道的共同理论基础,又是儒道内在超越进路得以实现的理论保障,对后世哲学产生极其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作为天人关系问题的基础和核心,对中国哲学及其历史学科之主体性和民族性、现代性之挺立,更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要之,“回到中国哲学自身”的先秦气论思想,既不是被限制在只关乎物质实存性的宇宙论论域,也不是被定义为与“仁学”相对立的另一主线思维,而是贯穿宇宙论和人生论两方面的整体联系性思维,即呈现为“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路,主要被中国古代先哲用来描述和解释世界总体及人生的意义、价值。 |
● |
正题名:先秦气论思想新探
索取号:B220.5/16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674632
|
202674632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B220.5/16]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674633
|
202674633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B220.5/16]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674634
|
202674634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B220.5/16]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