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625nam 2200337 450
|
001
|
179184
|
005
|
20211228092011.65
|
010
|
|
@a978-7-100-19300-9@b精装@dCNY 88.00
|
100
|
|
@a20201229d2021 em y0chiy50 ea
|
101
|
1
|
@achi@agrc@cgrc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y a 001yy
|
200
|
1
|
@a苏格拉底的申辩@Asu ge la di de shen bian@f溥林译@FPu Lin Yi
|
210
|
|
@a北京@c商务印书馆@d2021.08
|
215
|
|
@a172页@d23cm
|
225
|
2
|
@a柏拉图全集@Abo la tu quan ji@e希汉对照@hⅠ
|
305
|
|
@a本书根据牛津古文本中的约翰·伯内特所编辑和校勘的《柏拉图集》第Ⅰ卷译出
|
312
|
|
@a英文题名取自附加题名页
|
320
|
|
@a有有书目 (第170-172页) 和索引
|
330
|
|
@a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刑, 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史, 乃至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公元前399年, 哲学家苏格拉底被控诉引进新神、败坏青年, 他在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做了著名的申辩。但是, 苏格拉底的申辩并没有使他脱离危难, 陪审团最后的投票结果是判他有罪, 苏格拉底最终被处以死刑。《苏格拉底的申辩》分为三部分: 第一, 真正所谓的辩护 ; 第二, 关于减轻刑罚较短的陈辞 ; 第三, 最后之预言性的责备与忠告。通过记述苏格拉底申辩这一历史事件, 柏拉图向世人展示了苏格拉底独特的生活、思想和人格魅力。
|
410
|
0
|
@12001 @a柏拉图全集 (希汉对照)@hⅠ
|
510
|
1
|
@aApologia socratis@zeng
|
600
|
1
|
@a苏格拉底@Asu ge la di@g(Socrates),@f前469-前399@x哲学思想@x研究
|
606
|
0
|
@a古希腊罗马哲学@Agu xi la luo ma zhe xue@x研究
|
690
|
|
@aB502.231@v5
|
690
|
|
@aB502@v4
|
701
|
0
|
@a柏拉图@Abo la tu@g(Platon),@f公元前427-前347@4著
|
701
|
0
|
@a溥林@APu Lin@4译
|
702
|
0
|
@a溥林@Apu lin@4译
|
801
|
0
|
@aCN@bHNYZ@c20201229
|
905
|
|
@aZUCC@dB502@e39
|
|
|
|
|
苏格拉底的申辩/溥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08 |
172页;23cm.-(柏拉图全集:希汉对照.Ⅰ) |
|
|
ISBN 978-7-100-19300-9(精装):CNY 88.00 |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刑, 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史, 乃至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公元前399年, 哲学家苏格拉底被控诉引进新神、败坏青年, 他在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做了著名的申辩。但是, 苏格拉底的申辩并没有使他脱离危难, 陪审团最后的投票结果是判他有罪, 苏格拉底最终被处以死刑。《苏格拉底的申辩》分为三部分: 第一, 真正所谓的辩护 ; 第二, 关于减轻刑罚较短的陈辞 ; 第三, 最后之预言性的责备与忠告。通过记述苏格拉底申辩这一历史事件, 柏拉图向世人展示了苏格拉底独特的生活、思想和人格魅力。 |
● |
正题名:苏格拉底的申辩
索取号:B502/39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777702
|
202777702
|
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料室/
[索取号:B502/39]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