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003nam0 2200229 450
|
001
|
2062857680
|
005
|
20201122172836.25
|
010
|
|
@a978-7-5202-0681-5@b精装@dCNY78.00
|
100
|
|
@a20200616d2020 em y0chiy011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f z 000zy
|
200
|
1
|
@a科技创新@9Ke Ji Chuang Xin @e中国未来30年强国之路@f陈劲著
|
210
|
|
@a北京@c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d2020.04
|
215
|
|
@a416页@d17cm
|
330
|
|
@a印刷。本书主要是对中国科技创新强国道路的探讨和研究。全书分4篇:第1篇介绍了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背景和主要任务;第2篇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印度的科技创新之路,以及对中国科技创新之路的启示;第3篇从国家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三个角度出发,对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展开分析;第4篇是对中国科技创新之路的科学建议。
|
517
|
1
|
@a中国未来30年强国之路@Azhong guo wei lai 30 nian qiang guo zhi lu
|
606
|
0
|
@a科学研究事业@x研究@y中国
|
690
|
0
|
@aG322@v5
|
701
|
0
|
@a陈劲@9Chen Jin @4著
|
801
|
0
|
@aCN@bHNYZ@c20201122
|
905
|
|
@aZUCC@dG322@e26
|
|
|
|
|
科技创新:中国未来30年强国之路/陈劲著.-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0.04 |
416页;17cm |
|
|
ISBN 978-7-5202-0681-5(精装):CNY78.00 |
印刷。本书主要是对中国科技创新强国道路的探讨和研究。全书分4篇:第1篇介绍了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背景和主要任务;第2篇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印度的科技创新之路,以及对中国科技创新之路的启示;第3篇从国家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三个角度出发,对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展开分析;第4篇是对中国科技创新之路的科学建议。 |
● |
正题名:科技创新
索取号:G322/26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673189
|
202673189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G322/26]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673190
|
202673190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G322/26]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673191
|
202673191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G322/26]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