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634nam0 2200289 450
|
001
|
1569896827
|
005
|
20151206192544.25
|
010
|
|
@a978-7-100-11099-0@b/@dCNY 38.00
|
100
|
|
@a20150920d2015 em y0chiy50 ea
|
101
|
1
|
@achi@ceng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y z 001yy
|
200
|
1
|
@a日常生活与法律@9ri chang sheng huo yu fa lv@dThe common place of law@f(美)帕特里夏·尤伊克(Patricia Ewick), 苏珊·S.西尔贝(Susan S. Silbey)著@g陆益龙译@zeng
|
210
|
|
@a北京@c商务印书馆@d2015.06
|
215
|
|
@a447页@d21cm
|
305
|
|
@a本书根据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译出
|
320
|
|
@a有索引
|
330
|
|
@a本书结合了社会学方法(抽样及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和人类学方法(深度访谈),就美国社会的法律意识展开调查。他们在400多个来自不同背景的个人中收集了他们对法律的叙述,以探讨人们运用法律和体验法律的不同方式。作者指出,在人们所讲述的日常生活故事中,普遍存在着三种类型的关于法律的叙述。第一种叙述是以认为法律是威严的和遥远的观念为基础;另一种叙述将法律看作一种游戏,人们可以利用规则以便对自己有利;第三种叙述则将法律描述为武断的权力,人们可以积极地去反抗它。这也就是书中总结出的三种模式:敬畏法律、利用法律和对抗法律。同时,作者指出,正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法律意识的多元性,构成了法律的持久性和巨大影响力的根基。全书在广泛的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将个体的经验与分析结合起来,建构了一种完整的关于法律性的理论。
|
510
|
1
|
@aThe common place of law@zeng
|
606
|
0
|
@a法律@x研究@y美国
|
690
|
|
@aD971.2@v5
|
690
|
|
@aD97@v4
|
701
|
1
|
@c(美)@a尤伊克@9you yi ke@gEwick, Patricia@4著
|
701
|
1
|
@c(美)@a西尔贝@9xi er bei@gSilbey, Susan S.@4著
|
702
|
0
|
@a陆益龙@9lu yi long@4译
|
801
|
0
|
@aCN@bHNYZ@c20151206
|
905
|
|
@aZUCC@dD97@e3
|
|
|
|
|
日常生活与法律=The common place of law/(美)帕特里夏·尤伊克(Patricia Ewick), 苏珊·S.西尔贝(Susan S. Silbey)著/陆益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06 |
447页;21cm |
|
|
ISBN 978-7-100-11099-0(/):CNY 38.00 |
本书结合了社会学方法(抽样及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和人类学方法(深度访谈),就美国社会的法律意识展开调查。他们在400多个来自不同背景的个人中收集了他们对法律的叙述,以探讨人们运用法律和体验法律的不同方式。作者指出,在人们所讲述的日常生活故事中,普遍存在着三种类型的关于法律的叙述。第一种叙述是以认为法律是威严的和遥远的观念为基础;另一种叙述将法律看作一种游戏,人们可以利用规则以便对自己有利;第三种叙述则将法律描述为武断的权力,人们可以积极地去反抗它。这也就是书中总结出的三种模式:敬畏法律、利用法律和对抗法律。同时,作者指出,正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法律意识的多元性,构成了法律的持久性和巨大影响力的根基。全书在广泛的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将个体的经验与分析结合起来,建构了一种完整的关于法律性的理论。 |
● |
正题名:日常生活与法律
索取号:D97/3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581841
|
202581841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D97/3]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581842
|
202581842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D97/3]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581843
|
202581843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D97/3]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