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643nam 2200301 450
|
001
|
2257721200
|
005
|
20220701093357.46
|
010
|
|
@a978-7-5502-9935-1@b精装@dCNY 42.00
|
100
|
|
@a20170515d2017 em y0chiy50 ea
|
101
|
1
|
@achi@aeng@cinc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a z 000gy
|
200
|
1
|
@a新月集@Axin yue ji@d= The crescent moon@f(印)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著@F(Yin)La Bin De La Na Te·Tai Ge Er Zhu@g伊沙, 老G译@g范薇绘@zeng
|
210
|
|
@a北京@c北京联合出版公司@d2017.03
|
215
|
|
@a137页@c彩图@d20cm
|
225
|
2
|
@a磨铁诗歌译丛@Amo tie shi ge yi cong@v002
|
314
|
|
@a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伊沙, 原名吴文健, 文学家。老G, 翻译家。范薇, 自由插画师, 绘本作者。
|
330
|
|
@a泰戈尔在《新月集》中采用了三重的叙述视角: 孩子, 母亲, 诗人。每一首小诗都是一个纯粹视角, 或者为母亲, 或者是孩子, 又或者是诗人自己的俯观的全知视角 ; 更多体现的是诗人的情绪感觉, 而非人们惯常的理性认知。《新月集》37首中有20首是以孩子的口吻写出的, 属于纯粹的儿童视角, 12首是以母亲的爱语的形式显现的, 同样表达的是孩子的行动和心理。另有5首则是以超脱出母亲与孩子之外的诗人的身份写来的, 或俯观人世母亲与孩子的天伦之爱, 或仿若长大的孩子在回忆着美好童年 ; 这后两者可视为儿童视角的异化。这种独特的美学视角营造了诗集的奇幻陌生的氛围。
|
410
|
0
|
@12001 @a磨铁诗歌译丛@v002
|
510
|
1
|
@aCrescent moon@zeng
|
606
|
0
|
@a诗集@Ashi ji@y印度@z现代
|
690
|
|
@aI351.25@v5
|
701
|
1
|
@a泰戈尔@Atai ge er@g(Tagore, Rabindranath),@f1861-1941@4著
|
702
|
0
|
@a范薇@Afan wei@4绘
|
702
|
0
|
@a伊沙,@Ayi sha@f1966-@4译
|
702
|
0
|
@a老G,@Alao G@f1966-@4译
|
801
|
0
|
@aCN@bHNYZ@c20220302
|
905
|
|
@aZUCC@dI351.25@e25
|
|
|
|
|
新月集= The crescent moon/(印)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著/伊沙, 老G译/范薇绘.-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03 |
137页:彩图;20cm.-(磨铁诗歌译丛;002) |
|
|
ISBN 978-7-5502-9935-1(精装):CNY 42.00 |
泰戈尔在《新月集》中采用了三重的叙述视角: 孩子, 母亲, 诗人。每一首小诗都是一个纯粹视角, 或者为母亲, 或者是孩子, 又或者是诗人自己的俯观的全知视角 ; 更多体现的是诗人的情绪感觉, 而非人们惯常的理性认知。《新月集》37首中有20首是以孩子的口吻写出的, 属于纯粹的儿童视角, 12首是以母亲的爱语的形式显现的, 同样表达的是孩子的行动和心理。另有5首则是以超脱出母亲与孩子之外的诗人的身份写来的, 或俯观人世母亲与孩子的天伦之爱, 或仿若长大的孩子在回忆着美好童年 ; 这后两者可视为儿童视角的异化。这种独特的美学视角营造了诗集的奇幻陌生的氛围。 |
● |
正题名:新月集
索取号:I351.25/25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913366
|
202913366
|
文学书库/
[索取号:I351.25/25]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913367
|
202913367
|
文学书库/
[索取号:I351.25/25]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913368
|
202913368
|
文学书库/
[索取号:I351.25/25]
|
在馆
|
架位导航
|
4
|
913369
|
202913369
|
文学书库/
[索取号:I351.25/25]
|
在馆
|
架位导航
|
5
|
913370
|
202913370
|
文学书库/
[索取号:I351.25/25]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