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689cam 2200337 450
|
001
|
1835538429
|
005
|
20180929095421.45
|
010
|
|
@a978-7-5534-6477-0@b/@dCNY 68.00
|
099
|
|
@aCAL 012015035108
|
100
|
|
@a20150209d2018 em y0chiy50 ea
|
101
|
2
|
@achi@ajpn@cjpn
|
102
|
|
@aCN@b220000
|
105
|
|
@aa z 000yy
|
200
|
1
|
@a日本谣曲选@ARi Ben Yao Qu Xuan@f世阿弥等@g王冬兰, 丁曼主编
|
210
|
|
@a长春@c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d2018.01
|
215
|
|
@a403页@c图@d21cm
|
225
|
2
|
@a草月译谭@ACao Yue Yi Tan
|
314
|
|
@a世阿弥(1363-1443),“能”的集大成者,不仅是优秀的演员,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为后世留下了《风姿花传》、《拾玉得花》等众多经典的能乐理论著作。
|
330
|
|
@a本书共收录有谣曲16篇,采用中日对照的形式。其中既有申非译本中已有收录的曲目,如《高砂》《熊野》《隅田川》《砧》《道成寺》,也有对从未在中国译介过的谣曲的尝试;既有《东方朔》《杨贵妃》等中国读者可能更感兴趣的唐事能(中国题材的能),也有《砧》这样、主人公虽非唐人、其背后却隐藏着《汉书》中的苏武故事和捣衣的汉诗素材的能,更多的还是讲述日本本土故事的曲目。六名译者在秉承“接近原文原作”的统一原则的前提下,在译法和文风上又各有千秋。对读者来说,无论是对同一谣曲的前后两个版本的对照、还是在不同译者间的比较,或是对谣曲本身的单纯鉴赏与了解,本书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
410
|
0
|
@12001@a草月译谭
|
606
|
0
|
@a能乐@ANeng Le@x剧本@y日本@j作品集@x汉语@x日语
|
606
|
0
|
@a戏剧艺术@AXi Ju Yi Shu@x研究@y日本@x汉语@x日语
|
606
|
0
|
@a文学
|
690
|
|
@aJ805.313@v5
|
690
|
|
@aI313.33@v5
|
690
|
|
@aI3@v4
|
701
|
0
|
@a世阿弥,@AShi A Mi@f1363-1443@4著
|
702
|
0
|
@a王冬兰@AWang Dong Lan@4主编
|
702
|
0
|
@a丁曼@ADing Man@4主编
|
801
|
2
|
@aCN@bHNYZ@c20180929
|
905
|
|
@aZUCC@dI3@e63
|
|
|
|
|
日本谣曲选/世阿弥等/王冬兰, 丁曼主编.-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8.01 |
403页:图;21cm.-(草月译谭) |
|
|
ISBN 978-7-5534-6477-0(/):CNY 68.00 |
本书共收录有谣曲16篇,采用中日对照的形式。其中既有申非译本中已有收录的曲目,如《高砂》《熊野》《隅田川》《砧》《道成寺》,也有对从未在中国译介过的谣曲的尝试;既有《东方朔》《杨贵妃》等中国读者可能更感兴趣的唐事能(中国题材的能),也有《砧》这样、主人公虽非唐人、其背后却隐藏着《汉书》中的苏武故事和捣衣的汉诗素材的能,更多的还是讲述日本本土故事的曲目。六名译者在秉承“接近原文原作”的统一原则的前提下,在译法和文风上又各有千秋。对读者来说,无论是对同一谣曲的前后两个版本的对照、还是在不同译者间的比较,或是对谣曲本身的单纯鉴赏与了解,本书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
● |
正题名:日本谣曲选
索取号:I3/63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656823
|
202656823
|
文学书库/
[索取号:I3/63]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656824
|
202656824
|
文学书库/
[索取号:I3/63]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656825
|
202656825
|
文学书库/
[索取号:I3/63]
|
在馆
|
架位导航
|
4
|
656826
|
202656826
|
一楼综合书库/
[索取号:I3/63]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