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806nam 2200349 450
|
001
|
2051525977
|
005
|
20201209103136.42
|
010
|
|
@a978-7-5214-0535-4@dCNY 24.00
|
100
|
|
@a20190114d2018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a z 000yy
|
200
|
1
|
@a敖氏伤寒金镜录@Aao shi shang han jin jing lu@f(元)杜清碧增定@F(yuan)du qing bi zeng ding@c伤寒舌鉴@Ashang han she jian@f(清) 张登撰@g程志源点评
|
210
|
|
@a北京@c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d2018.12
|
215
|
|
@a105页@c图@d24cm
|
225
|
2
|
@a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Azhong yi gu ji ming jia dian ping cong shu@h第二辑
|
300
|
|
@a“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314
|
|
@a程志源, 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 金华市中医药研究所研究员。
|
330
|
|
@a《敖氏伤寒金镜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 据舌判断发病切合临床实际, 因而对后世舌诊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奠定了当今舌诊的基础。以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馆藏清乾隆二十九年甲申 (1764) 钱塘王氏刻医林指月本为底本, 新增了点评, 反映了专家多年研习该书的学术体会与临证实践, 对提高中医理论水平与临床疗效提供借鉴。《伤寒舌鉴》成书于清代康熙戊申年 (1668) , 全书以《观舌心法》为蓝本, 正其错误, 按临床所见分8类120种舌象论述, 其对各舌所主病因、病机及其立法方药论述颇详, 各舌先论其常, 次论其变, 图文并茂, 切合实用, 并参入其父张璐医案及个人临床经验著成, 对后世舌诊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
410
|
0
|
@12001 @a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h第二辑
|
423
|
0
|
@12001 @a伤寒舌鉴@1701 0@a张登,@f清代
|
605
|
|
@a伤寒论@Ashang han lun@x研究
|
606
|
0
|
@a伤寒 (中医)@Ashang han ( zhong yi )@x舌诊
|
690
|
|
@aR222.29@v5
|
690
|
|
@aR254.1@v5
|
701
|
0
|
@a张登,@Azhang deng@f清代@4撰
|
701
|
0
|
@a杜清碧,@Adu qing bi@f元代@4增定
|
702
|
0
|
@a程志源@Acheng zhi yuan@4点评
|
801
|
0
|
@aCN@bHNYZ@c20201209
|
902
|
|
@aRt862-1194
|
905
|
|
@aZUCC@dR222.29@e68
|
962
|
|
@a6621562
|
|
|
|
|
敖氏伤寒金镜录/(元)杜清碧增定.伤寒舌鉴/(清) 张登撰/程志源点评.-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12 |
105页:图;24cm.-(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第二辑) |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
ISBN 978-7-5214-0535-4:CNY 24.00 |
《敖氏伤寒金镜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 据舌判断发病切合临床实际, 因而对后世舌诊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奠定了当今舌诊的基础。以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馆藏清乾隆二十九年甲申 (1764) 钱塘王氏刻医林指月本为底本, 新增了点评, 反映了专家多年研习该书的学术体会与临证实践, 对提高中医理论水平与临床疗效提供借鉴。《伤寒舌鉴》成书于清代康熙戊申年 (1668) , 全书以《观舌心法》为蓝本, 正其错误, 按临床所见分8类120种舌象论述, 其对各舌所主病因、病机及其立法方药论述颇详, 各舌先论其常, 次论其变, 图文并茂, 切合实用, 并参入其父张璐医案及个人临床经验著成, 对后世舌诊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
● |
正题名:敖氏伤寒金镜录
索取号:R222.29/68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712318
|
202712318
|
基础医学书库/
[索取号:R222.29/68]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712319
|
202712319
|
基础医学书库/
[索取号:R222.29/68]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712320
|
202712320
|
基础医学书库/
[索取号:R222.29/68]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