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232nam0 2200241 450
|
001
|
1357492276
|
005
|
20131101155925.54
|
010
|
|
@a978-7-301-22320-8@dCNY35.00
|
100
|
|
@a20130719d2013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y z 000yy
|
200
|
1
|
@a互照@dFranklin perkins@e莱布尼茨诠释中国@eLeibniz and China@f(美)方岚生著@F(mei)fang lan sheng zhu@g曾小五译@zeng
|
210
|
|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13.05
|
215
|
|
@a13,247页@d23cm
|
330
|
|
@a为什么莱布尼兹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如此着迷?他的这种兴趣采取了怎样特殊的形式?如何解释与他同时代的学者,譬如斯宾诺莎和洛克等,对中国文化的相对冷淡?方岚生考察了莱布尼兹关于这个主题的大量著述后指出,莱布尼兹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兴趣源自于他的哲学本身,正是他的形而上学和神学观的性质,使得他严肃认真地去对待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莱布尼兹在关于文化交流之理性成果方面持一种开明的观点是不同寻常的。在广泛的讨论中,方岚生论述这些观点,它们的历史背景以及它们社会和哲学的影响。这是一种阐明性的哲学研究,--它同时引发了
|
606
|
0
|
@a中华文化@x研究
|
606
|
0
|
@a莱布尼茨,G.W.(1664~1716)@x哲学思想@x研究
|
606
|
0
|
@a哲学@x研究@y中国
|
690
|
|
@aB516.22;B2;K203@v5
|
690
|
|
@aB516@v4
|
801
|
0
|
@bHNYZ@c20131101
|
905
|
|
@aZUCC@dB516@e17
|
|
|
|
|
互照=Franklin perkins:莱布尼茨诠释中国:Leibniz and China/(美)方岚生著/曾小五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05 |
13,247页;23cm |
|
|
ISBN 978-7-301-22320-8:CNY35.00 |
为什么莱布尼兹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如此着迷?他的这种兴趣采取了怎样特殊的形式?如何解释与他同时代的学者,譬如斯宾诺莎和洛克等,对中国文化的相对冷淡?方岚生考察了莱布尼兹关于这个主题的大量著述后指出,莱布尼兹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兴趣源自于他的哲学本身,正是他的形而上学和神学观的性质,使得他严肃认真地去对待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莱布尼兹在关于文化交流之理性成果方面持一种开明的观点是不同寻常的。在广泛的讨论中,方岚生论述这些观点,它们的历史背景以及它们社会和哲学的影响。这是一种阐明性的哲学研究,--它同时引发了 |
● |
正题名:互照
索取号:B516/17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532149
|
202532149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B516/17]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532150
|
202532150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B516/17]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532151
|
202532151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B516/17]
|
在馆
|
架位导航
|
4
|
532152
|
202532152
|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阅览室/
[索取号:B516/17]
|
在馆
|
架位导航
|
5
|
532153
|
202532153
|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阅览室/
[索取号:B516/17]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