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637nam0 2200337 450
|
001
|
2062325938
|
005
|
20201211171935.10
|
010
|
|
@a978-7-108-06874-3@dCNY 69.00
|
100
|
|
@a20200620d2020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y z 000yy
|
200
|
1
|
@a娇惯的心灵@e“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f(美)格雷格·卢金诺夫,(美)乔纳森·海特主编@g田雷,苏心译著
|
210
|
|
@a北京@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d2020.07
|
215
|
|
@a528页@d20cm
|
225
|
2
|
@a雅理译丛
|
330
|
|
@a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的每一天都要受到父母的严格安排和设计。放学后,不再能自由玩耍,而要参加各种补习班以及其他有人组织并监管的活动,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超过其他孩子。生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却惯于在社交媒体构筑的虚拟世界里寻找意见的共鸣,面对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他们往往用举报的方式来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美国青少年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比例大幅激增,自杀率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心理焦虑,已经成为大学生寻求心理治疗的首要问题。与其为孩子铺好路,不如让孩子学会如何走好路。有些善意的保护可能会适得其反,过度保护和过度教育,反而会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脆弱的一代”。这不能简单归咎于父母和教育管理者,更不能归咎于“娇惯”的孩子,全社会应共同反思和努力做出改变。
|
333
|
|
@a高校教育研究相关读者
|
517
|
1
|
@a“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
|
606
|
0
|
@a高等教育@x研究@y美国
|
690
|
|
@aG649.712@v5
|
701
|
1
|
@c(美)@a乔纳森·海特@b乔纳森@4主编
|
701
|
1
|
@c(美)@a格雷格·卢金诺夫@b格雷格@4主编
|
702
|
0
|
@a田雷@4著
|
702
|
0
|
@a苏心译@4著
|
801
|
0
|
@aCN@bHNYZ@c20201211
|
901
|
|
@a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902
|
|
@aRt933-0522
|
905
|
|
@aZUCC@dG649.712@e39
|
962
|
|
@a6978318
|
997
|
|
@a可供
|
|
|
|
|
娇惯的心灵:“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美)格雷格·卢金诺夫,(美)乔纳森·海特主编/田雷,苏心译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07 |
528页;20cm.-(雅理译丛) |
使用对象:高校教育研究相关读者 |
|
ISBN 978-7-108-06874-3:CNY 69.00 |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的每一天都要受到父母的严格安排和设计。放学后,不再能自由玩耍,而要参加各种补习班以及其他有人组织并监管的活动,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超过其他孩子。生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却惯于在社交媒体构筑的虚拟世界里寻找意见的共鸣,面对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他们往往用举报的方式来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美国青少年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比例大幅激增,自杀率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心理焦虑,已经成为大学生寻求心理治疗的首要问题。与其为孩子铺好路,不如让孩子学会如何走好路。有些善意的保护可能会适得其反,过度保护和过度教育,反而会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脆弱的一代”。这不能简单归咎于父母和教育管理者,更不能归咎于“娇惯”的孩子,全社会应共同反思和努力做出改变。 |
● |
正题名:娇惯的心灵
索取号:G649.712/39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716124
|
202716124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G649.712/39]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716125
|
202716125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G649.712/39]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716126
|
202716126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G649.712/39]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