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资本主义批判模式的蜕变
|
|
作者:
|
张晓兰
著
|
出版信息:
|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18.01
|
开本页数:
|
20cm 
224页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D143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伯恩斯坦主义-研究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426-6524-9
|
000
|
01345nam0 2200277 450
|
001
|
2059135127
|
005
|
20201212162554.47
|
010
|
|
@a978-7-5426-6524-9@dCNY 39.00
|
100
|
|
@a20180622d2017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y z 000yy
|
200
|
1
|
@a资本主义批判模式的蜕变@f张晓兰著
|
210
|
|
@a上海@c上海三联书店@d2018.01
|
215
|
|
@a224页@d20cm
|
330
|
|
@a本书稿主要从伯恩施坦问题入手来呈现资本主义批判模式的蜕变。首先,十九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出现反差,第二国际内部在反差之下则开始分割遗产,并选择不同道路。伯恩施坦问题恰恰在这种断裂中应运而生,经典批判理论呈现出方法论与历史观上的分化与蜕变,最终造成理论与实践、结论与方法、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分离。其次,本书稿主要抓住伯恩施坦的三个问题:和平民主与暴力革命、政治与经济、伦理主义与实证主义之间的分歧。最后,在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下社会主义陷入低谷,马克思主义理论再度陷入危机,伯恩施坦问题在当代则以不同形式再度重现。重新思考资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关系问题就成为了当代的重要任务,这不仅关涉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将往何处去,而且关涉着人类历史道路的不同选择。
|
333
|
|
@a大众读者
|
606
|
0
|
@a伯恩斯坦主义-研究
|
690
|
|
@aD143@v5
|
701
|
0
|
@a张晓兰@4著
|
801
|
0
|
@aCN@bHNYZ@c20201212
|
901
|
|
@a上海三联书店
|
902
|
|
@aRt858-0875
|
905
|
|
@aZUCC@dD143@e2
|
962
|
|
@a6589692
|
997
|
|
@a可供
|
|
|
|
|
资本主义批判模式的蜕变/张晓兰著.-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8.01 |
224页;20cm |
使用对象:大众读者 |
|
ISBN 978-7-5426-6524-9:CNY 39.00 |
本书稿主要从伯恩施坦问题入手来呈现资本主义批判模式的蜕变。首先,十九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出现反差,第二国际内部在反差之下则开始分割遗产,并选择不同道路。伯恩施坦问题恰恰在这种断裂中应运而生,经典批判理论呈现出方法论与历史观上的分化与蜕变,最终造成理论与实践、结论与方法、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分离。其次,本书稿主要抓住伯恩施坦的三个问题:和平民主与暴力革命、政治与经济、伦理主义与实证主义之间的分歧。最后,在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下社会主义陷入低谷,马克思主义理论再度陷入危机,伯恩施坦问题在当代则以不同形式再度重现。重新思考资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关系问题就成为了当代的重要任务,这不仅关涉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将往何处去,而且关涉着人类历史道路的不同选择。 |
● |
正题名:资本主义批判模式的蜕变
索取号:D143/2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721383
|
202721383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D143/2]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721384
|
202721384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D143/2]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721385
|
202721385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D143/2]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