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606nam 2200313 450
|
001
|
1682433623
|
005
|
20160713225419.23
|
010
|
|
@a978-7-301-26593-2@b/@dCNY54.00
|
100
|
|
@a20160323d2015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af a 000yy
|
200
|
1
|
@a随“俗”而作@Asui “ su ” er zuo@e杨家埠年画的“生命”史@d= Acting with the "Mores"@ethe "Life" history of Yang Jiabu new year pictures@f王媖娴著@zeng
|
210
|
|
@a北京@c北京大学出版社@d2015.12
|
215
|
|
@a322页, [11] 页图版@c图@d23cm
|
225
|
2
|
@a写文化丛书@Axie wen hua cong shu@i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
|
300
|
|
@a“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314
|
|
@a王媖娴, 1982年1月生, 籍贯山东淄博。现为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讲师。
|
320
|
|
@a有书目
|
330
|
|
@a本书沿着时间顺序揭开了杨家埠年画在不同时代的发展篇章, 展现了其在不同的自然时间, 同时也是在不同的社会空间之中的流动和变迁过程, 探讨在不同的自然时间和社会空间中, 国家、知识分子及年画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四方力量如何在各自的立场下对年画所代表的“俗”进行解读, 他们之间的互动以及摩擦又如何作用于身处这一“艺术生产场域”之中的年画生产者--农民艺人, 从而最终使杨家埠年画呈现出如此的“生命”轨迹。
|
410
|
0
|
@12001 @a写文化丛书@i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
|
510
|
1
|
@aActing with the "Mores"@ethe "Life" history of Yang Jiabu new year pictures@zeng
|
517
|
1
|
@a杨家埠年画的“生命”史@Ayang jia bu nian hua de “ sheng ming ” shi
|
606
|
0
|
@a年画@Anian hua@x绘画研究@y潍坊
|
690
|
|
@aJ218.3@v5
|
701
|
0
|
@a王媖娴,@Awang ying xian@f1982.1-@4著
|
801
|
0
|
@aCN@bHNYZ@c20160713
|
905
|
|
@aZUCC@dJ218.3@e5
|
962
|
|
@a5726884
|
|
|
|
|
随“俗”而作:杨家埠年画的“生命”史= Acting with the "Mores":the "Life" history of Yang Jiabu new year pictures/王媖娴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2 |
322页, [11] 页图版:图;23cm.-(写文化丛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 |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
ISBN 978-7-301-26593-2(/):CNY54.00 |
本书沿着时间顺序揭开了杨家埠年画在不同时代的发展篇章, 展现了其在不同的自然时间, 同时也是在不同的社会空间之中的流动和变迁过程, 探讨在不同的自然时间和社会空间中, 国家、知识分子及年画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四方力量如何在各自的立场下对年画所代表的“俗”进行解读, 他们之间的互动以及摩擦又如何作用于身处这一“艺术生产场域”之中的年画生产者--农民艺人, 从而最终使杨家埠年画呈现出如此的“生命”轨迹。 |
● |
正题名:随"俗"而作
索取号:J218.3/5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591228
|
202591228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J218.3/5]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591229
|
202591229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J218.3/5]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591230
|
202591230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J218.3/5]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