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金融扶贫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
|
作者:
|
王宁
著
|
出版信息: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01
|
开本页数:
|
26cm 
294页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F832.3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01-018840-9
|
000
|
01586nam0 2200253 450
|
001
|
2062414825
|
005
|
20201212172100.14
|
010
|
|
@a978-7-01-018840-9@dCNY 66.00
|
100
|
|
@a20180205d2018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y z 000yy
|
200
|
1
|
@a金融扶贫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f王宁著
|
210
|
|
@a北京@c人民出版社@d2018.01
|
215
|
|
@a294页@d26cm
|
330
|
|
@a本书通过论证金融扶贫的动因,分析我国金融扶贫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揭示金融扶贫机理、实证金融扶贫效应,在借鉴国外农村金融反贫困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比较完整的金融扶贫体系框架,提出了有效推进金融扶贫的思路与举措,丰富了现有贫困和反贫困理论的内容,以期为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更为充分的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本书重点研究了五个问题,一是从经济法理上论证了信贷权是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所有人不可或缺的基本权利;从排他性和竞争性两个维度,界定了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具有类似“俱乐部产品”的准公共物品性质;从社会责任的角度,阐明了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资金的一种特殊企业类型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二是通过对一手调研数据和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分析,总结了我国贫困现状与特征,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的金融成因,金融扶贫主要制度安排及金融机构扶贫实践,金融扶贫的制约因素;三是阐述了金融扶贫直接和间接作用机理;构建模型对金融扶贫直接与间接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四是考察了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五是从金融扶贫理念、体系、机制、模式和产品创新等五个方面构建了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思路。
|
333
|
|
@a金融扶贫研究人员
|
690
|
|
@aF832.3@v5
|
701
|
0
|
@a王宁@4著
|
801
|
0
|
@aCN@bHNYZ@c20201212
|
901
|
|
@a人民出版社
|
905
|
|
@aZUCC@dF832.3@e15
|
962
|
|
@a6350871
|
997
|
|
@a可供
|
|
|
|
|
金融扶贫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王宁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01 |
294页;26cm |
使用对象:金融扶贫研究人员 |
|
ISBN 978-7-01-018840-9:CNY 66.00 |
本书通过论证金融扶贫的动因,分析我国金融扶贫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揭示金融扶贫机理、实证金融扶贫效应,在借鉴国外农村金融反贫困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比较完整的金融扶贫体系框架,提出了有效推进金融扶贫的思路与举措,丰富了现有贫困和反贫困理论的内容,以期为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更为充分的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本书重点研究了五个问题,一是从经济法理上论证了信贷权是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所有人不可或缺的基本权利;从排他性和竞争性两个维度,界定了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具有类似“俱乐部产品”的准公共物品性质;从社会责任的角度,阐明了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资金的一种特殊企业类型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二是通过对一手调研数据和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分析,总结了我国贫困现状与特征,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的金融成因,金融扶贫主要制度安排及金融机构扶贫实践,金融扶贫的制约因素;三是阐述了金融扶贫直接和间接作用机理;构建模型对金融扶贫直接与间接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四是考察了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五是从金融扶贫理念、体系、机制、模式和产品创新等五个方面构建了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思路。 |
● |
正题名:金融扶贫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索取号:F832.3/15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720402
|
202720402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F832.3/15]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720403
|
202720403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F832.3/15]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720404
|
202720404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F832.3/15]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