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405nam0 2200253 450
|
001
|
2070348357
|
005
|
20201123193326.25
|
010
|
|
@a978-7-5203-5306-9@dCNY 89.00
|
100
|
|
@a20200524d2019 em y0chiy011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f z 000zy
|
200
|
1
|
@a康德美学及其中国化起点@9Kang De Mei Xue Ji Qi Zhong Guo Hua Qi Dian @f蓝国桥著
|
210
|
|
@a北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2019.09
|
215
|
|
@a244页@d24cm
|
330
|
|
@a康德美学新解及其中国化起点,构成本书内容展开的两个基本维度。康德美学表现出“自律—他律”两重性,显得复杂而丰富。它有着现实的生成来源,极具存在的合法性。依存美的工具担当,以及审美最后的交流旨趣,均使康德美学呈显功用性。康德还坚持非本质主义审美论。康德美学中国化的起点,是王国维。王国维西学的基点,是从叔本华最终转向康德。王国维倡导学术的化合方法论,与他内化康德学说相关。他的美学意境论,是他化合康德本体论及天才观的新创获。《人间词话》“史—论”互渗与“真—深”相融的显隐结构,以及王国维美学强劲的道德走向,均与他对康德美学的融摄联系密切。王国维以中国实践经验为出发点,去消融康德学说,进而作出诸多创造性贡献,为中国现当代美学、文论自主性的找寻,树立了绝佳典范。
|
606
|
0
|
@a康德(Kant, Immanuel 1724-1804)@x美学思想@x研究
|
606
|
0
|
@a王国维(1877-1927)@x美学思想@x研究
|
690
|
0
|
@aB83-092@v5
|
690
|
0
|
@aB516.31@v5
|
690
|
|
@aB516@v4
|
701
|
0
|
@a蓝国桥@9Lan Guo Qiao @4著
|
801
|
0
|
@aCN@bHNYZ@c20201123
|
905
|
|
@aZUCC@dB516@e42
|
|
|
|
|
康德美学及其中国化起点/蓝国桥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09 |
244页;24cm |
|
|
ISBN 978-7-5203-5306-9:CNY 89.00 |
康德美学新解及其中国化起点,构成本书内容展开的两个基本维度。康德美学表现出“自律—他律”两重性,显得复杂而丰富。它有着现实的生成来源,极具存在的合法性。依存美的工具担当,以及审美最后的交流旨趣,均使康德美学呈显功用性。康德还坚持非本质主义审美论。康德美学中国化的起点,是王国维。王国维西学的基点,是从叔本华最终转向康德。王国维倡导学术的化合方法论,与他内化康德学说相关。他的美学意境论,是他化合康德本体论及天才观的新创获。《人间词话》“史—论”互渗与“真—深”相融的显隐结构,以及王国维美学强劲的道德走向,均与他对康德美学的融摄联系密切。王国维以中国实践经验为出发点,去消融康德学说,进而作出诸多创造性贡献,为中国现当代美学、文论自主性的找寻,树立了绝佳典范。 |
● |
正题名:康德美学及其中国化起点
索取号:B516/42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675214
|
202675214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B516/42]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675215
|
202675215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B516/42]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675216
|
202675216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B516/42]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