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中国税收立法四十年
|
|
作者:
|
张学博
著
|
出版信息: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09
|
开本页数:
|
26cm 
218页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D922.220.4
,
D922.22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01-019484-4
|
000
|
01445nam0 2200277 450
|
001
|
2038971571
|
005
|
20201212104935.31
|
010
|
|
@a978-7-01-019484-4@dCNY 48.00
|
100
|
|
@a20181009d2018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y z 000yy
|
200
|
1
|
@a中国税收立法四十年@f张学博著
|
210
|
|
@a北京@c人民出版社@d2018.09
|
215
|
|
@a218页@d26cm
|
330
|
|
@a该书比较详细地阐释了中国税收立法的四十历程。一方面主要讨论了税收立法权的纵向配置问题,也是实务界所关注的关于税收立法的主要问题。从1977年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的税收立法的思路与整个改革的思路是一致的,即体现为先行先试,可以简称为“试点模式”。这一立法模式近期的体现就是到正在进行的增值税试点。同时,在某些领域,中央却采取了高度中央集权的方式,如个人所得税法,可以简称为“集权模式”。两种模式的并存给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带来了立法路径上的选择困扰,这是本书选择以“税收立法模式”为研究内容的实践意义。另一方面也着重探讨了税收立法权的横向分权问题,即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分权问题,这是理论界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主要涉及“授权立法”与“课税要素”问题。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税收“授权立法”和“课税要素”在历史上的合理性和面临的不足,有利于为未来税收立法的路径选择上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
|
333
|
|
@a税法研究人员
|
690
|
|
@aD922.220.4@v5
|
690
|
|
@aD922.22@v4
|
701
|
0
|
@a张学博@4著
|
801
|
0
|
@aCN@bHNYZ@c20201212
|
901
|
|
@a人民出版社
|
902
|
|
@aRt851-4022
|
905
|
|
@aZUCC@dD922.22@e21
|
962
|
|
@a6542433
|
997
|
|
@a可供
|
|
|
|
|
中国税收立法四十年/张学博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09 |
218页;26cm |
使用对象:税法研究人员 |
|
ISBN 978-7-01-019484-4:CNY 48.00 |
该书比较详细地阐释了中国税收立法的四十历程。一方面主要讨论了税收立法权的纵向配置问题,也是实务界所关注的关于税收立法的主要问题。从1977年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的税收立法的思路与整个改革的思路是一致的,即体现为先行先试,可以简称为“试点模式”。这一立法模式近期的体现就是到正在进行的增值税试点。同时,在某些领域,中央却采取了高度中央集权的方式,如个人所得税法,可以简称为“集权模式”。两种模式的并存给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带来了立法路径上的选择困扰,这是本书选择以“税收立法模式”为研究内容的实践意义。另一方面也着重探讨了税收立法权的横向分权问题,即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分权问题,这是理论界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主要涉及“授权立法”与“课税要素”问题。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税收“授权立法”和“课税要素”在历史上的合理性和面临的不足,有利于为未来税收立法的路径选择上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 |
● |
正题名:中国税收立法四十年
索取号:D922.22/21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719007
|
202719007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D922.22/21]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719008
|
202719008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D922.22/21]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719009
|
202719009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D922.22/21]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