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829nam 2200325 450
|
001
|
2235032260
|
005
|
20220807094415.39
|
010
|
|
@a978-7-5679-1724-8@b精装@dCNY 268.00
|
100
|
|
@a20210701d2021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ak z 001yy
|
200
|
1
|
@a中华医学百科全书@Azhong hua yi xue bai ke quan shu@f杨勇主编@FYang Yong Zhu Bian@i军事与特种医学@i野战外科学
|
210
|
|
@a北京@c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d2021.04
|
215
|
|
@a199页@c图 (部分彩图)@d30cm
|
300
|
|
@a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314
|
|
@a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总主编: 刘德培, 王辰; 公共卫生学总主编: 孙建中; 本卷主编: 杨勇
|
320
|
|
@a有索引
|
330
|
|
@a本书内容包括针对伤员从受伤到康复全过程可能出现的医学问题, 以阶梯救治为依据, 重点解决战场内早期救治的理论、技术和组织方法等问题。其学科构成主要包括战伤救治基础、战伤救治技术、战伤救治组织和战伤救治训练。提高战伤救治的效能为目标。通常遵循基础研究、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攻关的发展规律和科学的方法体系, 综合生物学、医学、军事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技术。战伤与平时创伤在致伤机制、损伤类型、发展过程和救治要求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 常在短时间内发生批量伤员, 且伤情复杂。野战条件下, 由于医疗保障人力、物力资源有限, 加之战场环境恶劣, 常导致救治需求和救治能力之间的矛盾产生, 使战伤救治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 克服野战条件下的各种限制, 及时、合理、正确地对伤员实施救治, 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 提高治愈率, 是野战外科学的任务和研究的重点。
|
517
|
1
|
@a军事与特种医学@Ajun shi yu te zhong yi xue
|
517
|
1
|
@a野战外科学@Aye zhan wai ke xue
|
606
|
0
|
@a军事医学@Ajun shi yi xue@x外科学
|
690
|
|
@aR826@v5
|
701
|
0
|
@a刘德培@Aliu de pei@4总主编
|
701
|
0
|
@a王辰@Awang chen@4总主编
|
701
|
0
|
@a孙建中@Asun jian zhong@4总主编
|
701
|
0
|
@a杨勇@Ayang yong@4主编
|
701
|
0
|
@a杨勇@AYang Yong@4主编
|
801
|
0
|
@aCN@bHNYZ@c20210701
|
905
|
|
@aZUCC@dR826@e7
|
|
|
|
|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杨勇主编.军事与特种医学.野战外科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1.04 |
199页:图 (部分彩图);30cm |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
ISBN 978-7-5679-1724-8(精装):CNY 268.00 |
本书内容包括针对伤员从受伤到康复全过程可能出现的医学问题, 以阶梯救治为依据, 重点解决战场内早期救治的理论、技术和组织方法等问题。其学科构成主要包括战伤救治基础、战伤救治技术、战伤救治组织和战伤救治训练。提高战伤救治的效能为目标。通常遵循基础研究、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攻关的发展规律和科学的方法体系, 综合生物学、医学、军事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技术。战伤与平时创伤在致伤机制、损伤类型、发展过程和救治要求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 常在短时间内发生批量伤员, 且伤情复杂。野战条件下, 由于医疗保障人力、物力资源有限, 加之战场环境恶劣, 常导致救治需求和救治能力之间的矛盾产生, 使战伤救治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 克服野战条件下的各种限制, 及时、合理、正确地对伤员实施救治, 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 提高治愈率, 是野战外科学的任务和研究的重点。 |
● |
正题名: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索取号:R826/7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079241
|
2021079241
|
样本书库/
[索取号:R826/7]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1079242
|
2021079242
|
基础医学书库/
[索取号:R826/7]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1079243
|
2021079243
|
基础医学书库/
[索取号:R826/7]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