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356nam 2200289 450
|
001
|
2262124459
|
005
|
20220315171531.12
|
010
|
|
@a978-7-210-07939-2@b/@dCNY 45.00
|
100
|
|
@a20160301d2016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360000
|
105
|
|
@aak z 000ey
|
200
|
1
|
@a曾国藩家书@Azeng guo fan jia shu@f(清) 曾国藩著@g(清) 李鸿章校勘
|
210
|
|
@a南昌@c江西人民出版社@d2016.01
|
215
|
|
@a329页@c图@d24cm
|
225
|
2
|
@a慢读系列@Aman du xi lie
|
225
|
2
|
@a斯坦威@Asi tan wei@vK044
|
330
|
|
@a本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 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际, 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 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 形式自由, 随想而到, 挥笔自如, 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 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 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
410
|
0
|
@12001 @a慢读系列
|
410
|
0
|
@12001 @a斯坦威@vK044
|
600
|
0
|
@a曾国藩,@Azeng guo fan@f1811-1872@x书信集
|
606
|
0
|
@a书信集@Ashu xin ji@y中国@z清代
|
690
|
|
@aK827=52@v5
|
701
|
0
|
@a曾国藩,@Azeng guo fan@f1840-1852@4著
|
702
|
0
|
@a李鸿章,@Ali hong zhang@f1823-1901@4校勘
|
801
|
0
|
@aCN@bHNYZ@c20220302
|
905
|
|
@aZUCC@dK827=52@e496
|
|
|
|
|
曾国藩家书/(清) 曾国藩著/(清) 李鸿章校勘.-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01 |
329页:图;24cm.-(慢读系列).-(斯坦威;K044) |
|
|
ISBN 978-7-210-07939-2(/):CNY 45.00 |
本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 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际, 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 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 形式自由, 随想而到, 挥笔自如, 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 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 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
● |
正题名:曾国藩家书
索取号:K827=52/496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796001
|
202796001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K827=52/496]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796002
|
202796002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K827=52/496]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796003
|
202796003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K827=52/496]
|
在馆
|
架位导航
|
4
|
796004
|
202796004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K827=52/496]
|
在馆
|
架位导航
|
5
|
796005
|
202796005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K827=52/496]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