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259nam0 2200301 450
|
001
|
1567017360
|
005
|
20151207183737.53
|
010
|
|
@a978-7-300-18839-3@b/@dCNY 84.00
|
100
|
|
@a20150310d2014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y z 000yy
|
200
|
1
|
@a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9zhong guo jin dai si xiang jia wen ku@i郭沫若卷@f戴逸主编@g谢保成,魏红珊,潘素龙编
|
210
|
|
@a北京@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2014.11
|
215
|
|
@a13,559页@d23cm
|
300
|
|
@a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314
|
|
@a主编取自编纂委员会名单
|
330
|
|
@a本书分四部分选录郭沫若1949年以前代表作中的重要篇章:文学部分着重其由“自我表现”到“革命文学”,再到“人民本位”文艺观的转变;史学部分侧重其运用新兴科学观点,以“两重证据法”取得的重要成就;考占部分突出其甲骨文、金文研究的开拓性功绩和历史编纂思想;科学部分展示其“以大众化为其目标,以文学化为其手段”和“政治的民主化以为前提”的思想内容。
|
600
|
0
|
@a郭沫若@f(1892-1978)@j文集
|
606
|
0
|
@a思想史@x研究@y中国@z近代
|
690
|
|
@aB250.5@v5
|
690
|
|
@aC52@v5
|
701
|
0
|
@a戴逸@9dai yi@4主编
|
702
|
0
|
@a谢保成@9xie bao cheng@f(1943-)@4编
|
702
|
0
|
@a魏红珊@9wei hong shan@c(女)@4编
|
702
|
0
|
@a潘素龙@9pan su long@4编
|
801
|
|
@aCN@bHNYZ@c20151207
|
905
|
|
@aZUCC@dB250.5@e20
|
|
|
|
|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郭沫若卷/戴逸主编/谢保成,魏红珊,潘素龙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1 |
13,559页;23cm |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
ISBN 978-7-300-18839-3(/):CNY 84.00 |
本书分四部分选录郭沫若1949年以前代表作中的重要篇章:文学部分着重其由“自我表现”到“革命文学”,再到“人民本位”文艺观的转变;史学部分侧重其运用新兴科学观点,以“两重证据法”取得的重要成就;考占部分突出其甲骨文、金文研究的开拓性功绩和历史编纂思想;科学部分展示其“以大众化为其目标,以文学化为其手段”和“政治的民主化以为前提”的思想内容。 |
● |
正题名: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索取号:B250.5/20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574643
|
202574645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B250.5/20]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574644
|
202574643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B250.5/20]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574645
|
202574644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B250.5/20]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