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黄庭坚研究
|
|
作者:
|
杨庆存
著
|
出版信息:
|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9.05
|
开本页数:
|
21cm 
342页
|
丛书名:
|
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K825.6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194-5347-3
|
000
|
01395nam0 2200301 450
|
001
|
2033582198
|
005
|
20201212092012.53
|
010
|
|
@a978-7-5194-5347-3@b精装@dCNY 98.00
|
100
|
|
@a20190822d2019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y z 000yy
|
200
|
1
|
@a黄庭坚研究@f杨庆存著
|
210
|
|
@a北京@c光明日报出版社@d2019.05
|
215
|
|
@a342页@d21cm
|
225
|
2
|
@a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
330
|
|
@a本书是研究宋代学者黄庭坚的学术专著。本书将黄庭坚作为剖析宋代文化的典型,并着眼于人才成长、文化建设和规律探索,从家学、生平、交游、思想、创作、影响等方面,系统考察和深入分析黄庭坚的文化实绩和创造历程,厘正了黄庭坚的家族世系,从文学史、文化史角度深入考察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文学理论渊源流变与深广影响,提出其核心宗旨是强调以继承为基础的文化创新;考察了黄庭坚家学渊源及其对黄庭坚的影响,黄庭坚与苏轼的友谊交往史实以及对推动宋代文化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详细了黄庭坚的散文创作与人文内涵,黄庭坚诗歌创作的章法、句法和字法,立体式,分析了黄庭坚词的创作风貌及其艺术贡献、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中陈与义、陈师道的诗歌创作与艺术贡献。
|
333
|
|
@a人物研究人员
|
461
|
0
|
@12001 @a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
600
|
0
|
@a黄庭坚@f1045-1105@x人物研究
|
690
|
|
@aK825.6@v5
|
701
|
0
|
@a杨庆存@4著
|
801
|
0
|
@aCN@bHNYZ@c20201212
|
901
|
|
@a光明日报出版社
|
902
|
|
@aRt895-0729
|
905
|
|
@aZUCC@dK825.6@e428
|
962
|
|
@a6797763
|
997
|
|
@a可供
|
|
|
|
|
黄庭坚研究/杨庆存著.-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05 |
342页;21cm.-(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
使用对象:人物研究人员 |
|
ISBN 978-7-5194-5347-3(精装):CNY 98.00 |
本书是研究宋代学者黄庭坚的学术专著。本书将黄庭坚作为剖析宋代文化的典型,并着眼于人才成长、文化建设和规律探索,从家学、生平、交游、思想、创作、影响等方面,系统考察和深入分析黄庭坚的文化实绩和创造历程,厘正了黄庭坚的家族世系,从文学史、文化史角度深入考察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文学理论渊源流变与深广影响,提出其核心宗旨是强调以继承为基础的文化创新;考察了黄庭坚家学渊源及其对黄庭坚的影响,黄庭坚与苏轼的友谊交往史实以及对推动宋代文化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详细了黄庭坚的散文创作与人文内涵,黄庭坚诗歌创作的章法、句法和字法,立体式,分析了黄庭坚词的创作风貌及其艺术贡献、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中陈与义、陈师道的诗歌创作与艺术贡献。 |
● |
正题名:黄庭坚研究
索取号:K825.6/428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718077
|
202718077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K825.6/428]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718078
|
202718078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K825.6/428]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718079
|
202718079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K825.6/428]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