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153nam0 2200241 450
|
001
|
2071402088
|
005
|
20201124103742.46
|
010
|
|
@a978-7-5203-5365-6@dCNY 89.00
|
100
|
|
@a20200524d2019 em y0chiy011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110000
|
105
|
|
@af z 000zy
|
200
|
1
|
@a机制与形态: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研究@Aji zhi yu xing tai:chuan tong wen hua yu ma ke si zhu yi rong he yan jiu@9Ji Zhi Yu Xing Tai @f曹明,张廷干著
|
210
|
|
@a北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2019.11
|
215
|
|
@a293页@d24cm
|
330
|
|
@a本书在学术史梳理的基础上,考察当前关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机制这一领域研究的理论困境、现实困境与方法论困境,创新运用“形态学方法”,力图对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形态学重构,在历史形态与逻辑形态的相互转换中,还原文化分殊形态的经验互释与演化机制,以及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结合研究的切入基点与本体实践根基,即文化逻辑形态与生命存在和可能生活的原初关联,建构这一课题研究的学术资源与学术基础。
|
606
|
0
|
@a传统文化@x关系@x马克思主义@x研究
|
690
|
0
|
@aG04@v5
|
690
|
0
|
@aA81@v5
|
701
|
0
|
@a曹明@9Cao Ming @4著
|
701
|
0
|
@a张廷干@9Zhang Ting Gan @4著
|
801
|
0
|
@aCN@bHNYZ@c20201124
|
905
|
|
@aZUCC@dG04@e14
|
|
|
|
|
机制与形态: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研究/曹明,张廷干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11 |
293页;24cm |
|
|
ISBN 978-7-5203-5365-6:CNY 89.00 |
本书在学术史梳理的基础上,考察当前关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机制这一领域研究的理论困境、现实困境与方法论困境,创新运用“形态学方法”,力图对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形态学重构,在历史形态与逻辑形态的相互转换中,还原文化分殊形态的经验互释与演化机制,以及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结合研究的切入基点与本体实践根基,即文化逻辑形态与生命存在和可能生活的原初关联,建构这一课题研究的学术资源与学术基础。 |
● |
正题名:机制与形态: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研究
索取号:G04/14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669850
|
202669850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G04/14]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669851
|
202669851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G04/14]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669852
|
202669852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G04/14]
|
在馆
|
架位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