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1026nam0 2200289 450
|
001
|
2053684796
|
005
|
20201212145530.95
|
010
|
|
@a978-7-5426-6804-2@dCNY 68.00
|
100
|
|
@a20200224d2019 em y0chiy50 ea
|
101
|
0
|
@achi
|
102
|
|
@aCN@b310000
|
105
|
|
@ay z 000yy
|
200
|
1
|
@a伦理如何“回”乡村@f王露璐著
|
210
|
|
@a上海@c上海三联书店@d2019.12
|
215
|
|
@a323页@d26cm
|
330
|
|
@a乡村是中国社会的根基,关于中国乡村伦理的研究可以而且应当成为伦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中国乡村伦理研究的代表性论文及与此相关的书评和报道,共篇,涉及中国乡村伦理的理论资源、历史发展和现实问题,既从理论层面丰富了伦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又从实践层面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现实意义。
|
333
|
|
@a乡村道德社会学研究人员
|
606
|
0
|
@a乡村@x道德社会学@x研究@y中国
|
690
|
|
@aB82-052@v5
|
690
|
|
@aB82@v4
|
701
|
0
|
@a王露璐@4著
|
801
|
0
|
@aCN@bHNYZ@c20201212
|
901
|
|
@a上海三联书店
|
902
|
|
@aRt917-0640
|
905
|
|
@aZUCC@dB82@e221
|
962
|
|
@a6909527
|
997
|
|
@a可供2020-3-4
|
|
|
|
|
伦理如何“回”乡村/王露璐著.-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9.12 |
323页;26cm |
使用对象:乡村道德社会学研究人员 |
|
ISBN 978-7-5426-6804-2:CNY 68.00 |
乡村是中国社会的根基,关于中国乡村伦理的研究可以而且应当成为伦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中国乡村伦理研究的代表性论文及与此相关的书评和报道,共篇,涉及中国乡村伦理的理论资源、历史发展和现实问题,既从理论层面丰富了伦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又从实践层面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现实意义。 |
● |
正题名:伦理如何"回"乡村
索取号:B82/221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720033
|
202720033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B82/221]
|
在馆
|
架位导航
|
2
|
720034
|
202720034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B82/221]
|
在馆
|
架位导航
|
3
|
720035
|
202720035
|
文艺社科书库/
[索取号:B82/221]
|
在馆
|
架位导航
|